郑永年:广东可以打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服务的平台
8月22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四场专题会议(现代服务业专场)在广州召开。业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命服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平台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在会上发言指出,郑永广东的年广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尤其在科技创新、东可打造金融服务、为第务数字经济等领域表现突出,次工但仍面临高端供给不足、业革区域不平衡等挑战。命服对此,他建议大湾区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区域试点申请尝试现代服务业规则的“香港+”,在香港服务贸易的规则基础上“做加法”,以点带面,推广到整个大湾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
南方+记者梁钜聪 摄
构建“三位一体”模式
郑永年表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场景。“我们团队的研究认为,需要基础科研、应用技术、金融支持作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可以把这三个条件称为科技创新的‘三位一体’模式。“他强调,这三个条件也应当是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
郑永年认为,首先必须具有一大批有能力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的大学与科研机构。“一个经济体的基础科研水平决定了其经济状况是属于前沿经济还是追赶经济。”他指出,在这方面,需要做好两项主要工作:一是把“科学人口”的数量做大,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兴趣且有能力去从事基础科研工作;二是创造条件让这些人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发挥自身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去建立一个与科学研究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同时,必须具有一大批有能力把基础科研转化成应用技术的企业或机构。总体来看,我国的科技发展目前基本上还处于技术应用式发展阶段,原创性、突破性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不多。
此外,必须具有一个开放的金融支持系统,因为无论是基础科研还是应用技术转化都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就金融体制而言,缺失风投体系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最大的短板。“郑永年认为,如果大湾区能够实现融合发展,就可以获得基础科研和技术应用转化所需要的金融支持。中国金融服务业需要发展,但要和制造业(风投)结合起来。“不管怎么说,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工业化,广东可以尝试打造一个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服务的平台,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现代服务业需要走出去
鉴于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巨大变化和中国企业出海加快的局面,郑永年指出,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必须要走出去。这一点对大湾区而言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在郑永年看来,大湾区服务贸易发展潜力远未释放。大湾区内,内地九个城市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贸易内部结构仍有优化空间。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占比偏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贸易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区域差异显著。广东形成以广州、深圳两大城市为核心的服务贸易集聚区,高度集中,中心城市在生产要素区域中未能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其综合服务也未对区域经济起到显著带动作用。
同时,大湾区内粤港澳三地服务贸易合作机制有待完善。“从整体看,大湾区服务市场开放相对滞后仍是服务业体系深度合作中的突出障碍。”郑永年说。
大湾区的现代服务业需要“香港+”
“服务业的核心是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因此需要加大高水平开放的力度。广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特殊优势就是背靠香港。”郑永年说。
郑永年指出,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三大独特优势:一是香港、澳门作为国际自由港所享有的专业服务优势;二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岭南、英式、葡国文化交汇区的多元文化优势;三是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广东应准确把握上述优势,将其转化为实现服务贸易高水平增长的重要条件。
郑永年认为,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可以尝试在规则机制上与进一步和香港对接。“香港各个领域的规制规制依然非常先进、并且与世界接轨的,包括自由贸易港、金融服务、医疗、教育、人才、食品管理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等领域。“因此,他建议把香港已为全球所认可的商事规则和标准在大湾区内因地制宜地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做加法,从而形成对接国际和引领全球的大湾区商事规则和标准体系。此外,他建议大湾区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区域试点申请尝试现代服务业规则的“香港+”,在香港服务贸易的规则基础上“做加法”,以点带面,推广到整个大湾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杨雪
(责任编辑:焦点)